首頁 > 享生活 > 健康常識 > 經常眩暈腰痛 先查查肝腎

經常眩暈腰痛 先查查肝腎

來源:爵士範    閱讀: 5.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8歲的張先生,一向精力充沛,可自從3年前一次出差回來後未休息又連續工作開始,就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一天到晚總覺得頭昏腦漲,腰痠背痛,睏倦乏力,哈欠不斷。甚至有兩次在駕車回家的路上,因眩暈及睏倦來襲,險些釀成車禍。經檢查,張先生患的是代謝綜合徵。雖經降壓、降糖、降脂、降黏等一系列治療,症狀有所改善。但眩暈、腰背痠痛症狀仍無明顯好轉。
  
  臨牀見患者體胖,眶周黧黑,舌體胖大、邊尖暗紅,其上可見瘀斑,苔幹厚膩,脈弦細數。診斷爲眩暈證(肝鬱脾虛,痰瘀互阻,清陽不升,髓海失榮)。施以疏肝理脾,祛痰升清,補腎填精,化瘀通脈法治之。經過3個多月的調治,患者上述症狀、體徵及生化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競爭的加劇,工作及學業壓力的加大,像張先生這樣的眩暈證病人逐年增多。人們在追求盡善盡美的過程中,往往所願不能,所求不得,便會出現心浮氣躁,憂思氣結,惱怒傷肝的病理機轉。肝傷則疏泄失職,氣血瘀滯,脈絡不通,氣血不能供奉於上;加之肝鬱化火,灼傷陰血,致陰虛於下,陽亢於上,肝陽風動,上擾於巔,眩暈乃作。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所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肝旺則剋制脾土,致脾虛失運,痰濁內生,脈絡壅塞,清陽不升,精微失布,腦腑失養,則眩暈愈重。《靈樞·口問》曰:“故上氣不足,腦爲之不滿,耳爲之苦鳴,頭爲之苦傾,目爲之眩。”張先生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怒則傷肝,致肝鬱化火,煎津成痰,痰隨氣逆,上竄精髓,阻塞竅絡,加之勞逸失度,喜食夜宵,食後懶動,傷脾釀痰,壅塞絡道,清陽不升,腦俯失榮,則眩暈乃發。
  
  值得注意的是,腎在眩暈的發病中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如《靈樞·海論》就指出:“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中醫學認爲,腎藏精,主骨生髓,通於腦。精旺則神全。“腰爲腎之府”。只有腎氣旺盛,精髓充沛,腎才能蒸騰化氣,將精微物質佈散於周身,特別是腦,人才能神清氣爽,耳聰目明,身強體壯。反之,若“以酒爲漿,以妄爲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久之,必損傷腎氣,耗傷腎精,致精氣虧耗,髓海不充,發爲眩暈。
  
  綜上可見,眩暈與肝、腎關係密切,且肝腎兩髒尚存有相互滋生,相互濡養,相互轉化,相互爲用,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繫,即所謂“肝腎同源、精血同源”。因此,治療眩暈重在調肝養腎。調肝,則要根據證情的具體情況,施以疏肝、清肝、平肝、柔肝、養肝、鎮肝等法。還要結合其他兼證作出相應治則。張先生除眩暈外,尚有睏倦乏力、體胖、舌體胖大、邊尖暗紅、舌上瘀斑、苔濁厚膩而乾等脾虛,痰瘀化熱傷陰,脈絡壅塞,清陽不升等情況,就要在疏肝的同時,施以健脾祛痰、升清降濁、化瘀通脈、養陰清熱等法。養腎,則重在補腎填精、養陰益髓,恢復腎之氣化功能,使精全、髓充,氣血調和,脈絡通暢,則病癒矣。

經常眩暈腰痛 先查查肝腎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