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來源:爵士範    閱讀: 7.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懷二胎與一胎症狀大致相同。孕期內分泌變化較大,產後如果恢復較好,部分女性在懷二胎的時候會相對輕鬆,症狀也沒有第一胎明顯。懷孕的症狀主要與媽媽自身的體質有關,通過合理作息和飲食調理,懷二胎的媽媽也能夠順利度過孕期。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如果一胎剖宮產,懷二胎時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排除疤痕妊娠的可能性。疤痕妊娠在早孕期與正常懷孕的表現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同樣有停經史、子宮體增大、血和尿HCG陽性等正常早孕表現。只有通過B超,才能發現子宮疤痕妊娠。此外,疤痕妊娠孕婦在停經後也有可能伴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遇到這種情況,務必警惕。

懷孕二胎症狀

容易疲勞

在懷孕前期,很多婦女感到疲勞,沒有力氣,想睡覺。不過這個時期不會太長,很快就可以過去。普通說來,有足夠性生活的女性,在月經週期一週今後仍不來潮,應去醫院檢查小便,檢查自己是否懷孕了。

胃口變化

有些婦女在月經過期不久的時候(1--2個星期)就最先發生胃口的轉移。平常最愛吃的東西,此刻不愛吃了。吃過一次的食品第二次就不愛吃了。

有些人簡直不想吃或甚至要嘔吐,有些人很想吃些酸味的東西。普通經過半個月至一個月,這方面症狀就會自然地消失。

乳房變化

懷孕後,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刺激下,在懷孕伊始,乳房逐漸長大,乳頭和乳暈部顏色加深,乳頭周圍有深褐色結節等現象,12周以後還會有少許清水樣乳汁分泌。

月經停止

這是一般人最常注意到的懷孕徵兆,只要是一般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月經正常,在性行爲後超過正常經期兩週,就有可能是懷孕了。

但並不是月經沒有來就是懷孕了,月經沒有來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爲卵巢機能不佳,可能因爲荷爾蒙分泌不正常,工作忙碌,考試緊張等等,都會引起月經遲來的現象。所以最好還是要經過醫師的診斷,纔是最安全的。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第2張

皮膚顏色有變化

懷孕初期可能會產生皮膚色素沉澱或是腹壁產生妊娠紋,尤其懷孕後期更爲明顯。

尿頻尿急

懷孕的第三個月時,因爲膀胱受到日益擴大的子宮的壓迫,使得膀胱的容量變小,常會有尿頻尿急的現象發生。

陰道黏膜變色

懷孕初期,陰道黏膜可能會因充血而呈現出較深的顏色,這些可由醫師做判斷。

而有些孕媽媽在懷上第二胎之後,就會發生會長豆豆,做事沒有懷第一胎那麼能幹,比較容易累,像洗碗時會腰痠,背痛,在妊娠的初期還很容易就胖了幾斤哦,總之除了妊娠反應之外,會比第一胎有所不同哦,而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沒有流產、見紅等異常情況就好哦。

生二胎要注意什麼

大多數媽媽都會覺得第二次懷孕的時間過得飛快。不管是情感方面還是身每次懷孕都是不同的,體方面。第二次懷孕,媽媽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那麼生二胎時都要注意什麼呢?

1、關注身體變化

①媽媽多半會發現自己這次比上次顯懷的時間早,而且感覺到寶寶胎動的時間也比懷第一個寶寶時早幾周。

②對很多女性來說,懷二胎時孕吐都沒有上次那麼嚴重。不過,當然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你第一次懷孕時出現過的靜脈曲張、痔瘡或者漏尿等症狀可能還會發生,但至少你這次更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③你可能發現你的骨盆關節痛得比懷第一個寶寶時更早、更厲害。再次懷孕使你的骨盆關節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在這次孕期裏,你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姿勢。

④如果你第一次懷孕時有併發症,比如妊娠糖尿病或者產科膽汁淤積症,第二次懷孕很可能還會得這些病。不過,你現在知道自己需要吃哪種飲食、服什麼藥物以及看哪位專家了,所以你和醫生都能夠更有效地控制你的病情。

懷二胎和懷一胎的症狀會不一樣嗎 第3張

2、注意情緒變化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這次很擔心會再發生第一次懷孕或生產時出現過的問題。也許上次這些問題解決的時候,你已經把這些不好的經歷都藏到記憶深處了,但是由於再次懷孕,這些經歷又重新浮出水面。

3、做好思想準備-身材問題

對於很多待產媽媽來說,產後身體的恢復很是頭疼。一胎說不定已經很折磨你的身材,爲了從產後恢復到從前你也已經嘗試過多種努力,如果再讓你受一次折磨,不知道你還有沒有那麼興奮。

4、更正觀念-男孩女孩都是寶

在很多老人的眼裏,她本來就是因爲你第一胎就生了個女兒,所以再讓你生,想讓你生個兒子,這或許也是你的初衷。

5、避免催生或引產

部分醫生認爲曾經剖腹的產婦,自然產時可能發生子宮破裂的併發症,生產過程中,曾經被縫合的子宮傷口,會無法承受子宮劇烈收縮的壓力而破裂,可能會導致母親與胎兒的危險。

第一胎剖腹產的產婦不要試着去催生,讓產痛的過程自然發生,如果過了預產期還沒有生產的徵兆,即使產婦試着想要生產,也不建議催生或引產,以免增加生產的風險。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