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關於痔瘡的13個錯誤認知

關於痔瘡的13個錯誤認知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痔瘡的13個錯誤認知

【1、十人九痔】這四個字是痔瘡最好的廣告詞,如果真是這樣,那全國所有的肛腸醫生24小時不停歇恐怕也看不過來。這句俗語之所以能流傳開,完全在於我國對“痔”的判定標準。突起即痔,疼痛即痔,瘙癢即痔,痔就是肛門不適的代名詞,這樣十人九痔當然可能。同樣是地球人,英國人發病率13.3%,而美國人只有5%。

【2、兒童不得痔瘡】痔瘡是年齡的標誌,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會上升,但這並不意味着兒童就不會得痔。有些體質瘦弱或有便祕的兒童,在排便時肛週會突出紫色的泡泡,大的時候有小指甲蓋大,這其實是靜脈曲張外痔。多數情況下通過改善便祕就可以,但如果單個過大也可做個小手術來解決。

【3、吃辣椒得痔瘡】在我國廣大的西南和西北地區,人們普遍喜歡吃辣,而東南地區則不喜歡辣食,我們並沒有發現這兩個區域的痔瘡發病率有大的差異。但爲何有此誤區產生?對一些平時很少進辣食者突然大量進食,這就很危險了。所以有些患者問手術後還能不能吃辣的?答案是:可以!但應適量。

【4、因爲不痛所以無痔】有些患者來診,一檢查是挺嚴重的痔,但他(她)卻說:“我從來不痛,怎麼會有痔呢?”不痛不一定就非痔,痛也不一定是痔。痔最常見症狀是出血和脫垂,一般不痛,只有伴血栓水腫急性發作纔會痛。肛門疼痛的原因還有膿腫等其它原因,所以不能用痛否來判斷是否有痔。

【5、便鮮血就是痔瘡】80%是這樣,痔表現爲無痛滴鮮血或噴血,但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直腸潰瘍也可能會出鮮血,臨牀必須加以鑑別。肛裂是疼痛合併出血;息肉出血量少;低位直腸癌會伴黏液,同時血會殘留腸腔,這時做個指診能馬上明瞭;直腸潰瘍會伴下墜、裏急後重。

【6、腹瀉不得痔瘡】便祕容易得痔,所以我們誤認爲只要大便不幹燥或腹瀉就不會得痔,其實腹瀉是痔瘡的一個重要原因。腹瀉蹲廁的次數會增加,腹瀉多是腸炎造成,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會造成肛門直腸局部血管變脆彈性下降,痔瘡形成。這就是爲什麼要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的道理。

【7、坐浴越勤越好】有些人得了痔瘡總喜歡用熱水泡一泡,燙一燙,甚至坐在熱水盆裏不起,覺得這樣很舒服,殊不知,這是錯誤的。坐浴本身確實有防治痔瘡的作用,但水溫不要過熱,坐浴時間每次不要超過5分鐘,坐浴次數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次,否則可能會加重痔瘡,要是術後還會影響癒合。

【8、手術還復發所以乾脆忍】有些患者的痔瘡非常嚴重,但你告訴他(她)需要手術時,“不做!”理由是聽別人說做了還復發,如果做不就等於白挨一刀嘛。其實這是在耍小聰明,如果挨一刀能保你5年10年,也比你天天受罪強吧,更何況很多時候可以一刀永逸。關鍵是你不要落到二把刀手裏。

【9、哺乳期不能手術】孕產婦均是痔瘡青睞的對象,很多處於哺乳期的產婦爲了寶寶安全,忍受着痔瘡的折磨而不敢手術,這也是誤區。手術的影響是術中術後用藥,術中的麻醉藥一般在半天內代謝完,術後主要是抗生素和局部藥,選擇頭孢類藥並控制在1天內,可行手術治療,術後1天即可正常餵奶。

【10、微創法比傳統好】很多患者來了就問有微創嗎?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你相信下圖是“微創”術後嗎?到目前爲止,可以說真沒有一種方法能真正稱得上微創,標榜的一些所謂的微創方法不僅不微創,還問題多多。而傳統多是些久經考驗的經典方法,基本方法,不會運用就不是一個合格肛腸醫生。

【11、隨治隨走比住院好】一個患者說他的痔瘡去醫院注射,已經10次了,本來沒啥症狀,鼓搗完到出血了,但他沒後悔,說那個地方有很多病人,“隨治隨走”太有誘惑力了。治病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絕對不能用是否需要住院來衡量好壞,相信隨治隨走的後果是走了還得回。

【12、傳統手術痛苦大】樓蓋的不好看,歪了,塌了,不找設計師,不找建築工,而去賴鋼筋和水泥,沒有道理吧。什麼是傳統手術?延續傳承下來的經典與基本方法,就像是鋼筋和水泥,不可缺啊。至於痛苦大不大,完全取決於病情輕重、術者水平高低、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等因素,劃成分做法要不得。

【13、手術時間越短越好】恐怕沒人不對手術恐懼,所以躺在手術檯上最大的期盼就是快快結束。所以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你3分鐘,你一定會認爲方法好。前幾天有臺手術用時稍長,但患者總安慰說“大夫,不急,一定要給我做仔細了”。不過先別誇他,因爲他實在不想再做第6次了,貪快讓他白治了3次。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