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艾滋病機會感染的臨牀表現?

艾滋病機會感染的臨牀表現?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機會感染,即條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襲力較低、致病力較弱的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減低時則爲這類微生物造成一種感染的條件,乘機侵襲人體致病,故稱作機會性感染。屍檢結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於機會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機會感染的病原多達幾十種,而且常多種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蟲、病毒、真菌及細菌等的感染。

艾滋病機會感染的臨牀表現?

1.原蟲類

(1)卡氏肺囊蟲肺炎:卡氏肺囊蟲是一種專在人的肺內造穴打洞的小原蟲。人的肉眼看不見,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養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蟲肺炎主要通過空氣與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後,免疫功能受到破壞,這時卡氏肺囊蟲便乘虛而入,在病人體內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滿滲出液和各種形態的肺囊蟲,造成肺部的嚴重破壞。 卡氏肺囊蟲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種不常見的感染,過去僅發現於戰爭、飢餓時期的嬰幼兒,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白血病患兒。卡氏肺囊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個常見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屬於最嚴重的機會感染,約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發生一次卡氏肺囊蟲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併卡氏肺囊蟲肺炎時,首先有進行性營養不良、發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以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病程4~6周。發熱(89%)和呼吸急促(66%)爲肺部最常見的體徵。某些人肺部還可聽到羅音。卡氏肺囊蟲肺炎常復發,病情嚴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炎病人胸片顯示兩肺廣泛性浸潤。但少部分患者(約佔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極少異常。據對180例卡氏肺囊蟲肺炎X線胸片檢查所見,表現爲兩側間質性肺炎的77例,間質及肺泡炎症45例,肺門周圍的間質炎症26例,單側肺泡及間質炎症24例,未見異常者8例。 肺功能測定示肺總量及肺活量下降,隨着病程的進展而進一步加劇。 氣管鏡或肺穿刺所取之標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蟲,有時還可以查到其它病原體,此時爲混合性機會感染。本病病程急劇;亦可緩慢,終因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發展爲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達90%~100%。

(2)弓形體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體感染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弓形體病,其發生率爲26%。臨牀表現爲偏癱,局竈性神經異常,抽搐、意識障礙及發熱等。CT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局竈性病變。依據組織病理切片或腦脊液檢查可見弓形體。極少數弓形體累及肺部(1%)。該病是由寄生性原蟲動物鼠弓漿蟲所致的一種動物傳染病。人的感染途徑,先天性感染是由母親經胎盤傳給胎兒.後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組織囊蟲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隱孢子蟲病:孢子蟲是寄生於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小原蟲,人感染後,附於小腸和大腸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瀉,病人表現爲難以控制的大量水樣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診斷靠腸鏡活檢或糞便中查到原蟲的卵囊。

2.病毒類

(1)鉅細胞病毒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表明,鉅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鉅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症狀,但鉅細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糞便、眼淚、乳汁和精液中遷延排出病毒。並可經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傳播。艾滋病伴鉅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爲肝炎、鉅細胞病毒肺炎、鉅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確診鉅細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檢或尸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根據Guarda等對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鉅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濟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鉅細胞病毒感染均爲播散性,並且經常影響兩個或多個器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經飛沫傳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報皮膚侵入人體。孕婦在分娩時亦可傳給嬰兒。感染病毒後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膚粘膜損害、累及口周、外陰、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氣管及腸道粘膜等,以脣緣、口角的單純皰疹最常見,其損害呈高密集成羣的小水皰,基底稍紅,水皰被擦破後可形成潰瘍,其潰瘍特點爲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繼發感染,症狀多較嚴重,病程持續時間長,病損部位可培養出單純皰疹病毒,活檢可查到典型的包涵體。

(3)EB病毒:該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EB病毒可致原發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貧血、淋巴結腫大、全身斑疹,T細胞減少等。

3.真菌類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常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粘膜上,可從皮膚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養出來。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機體菌羣失調時,可使白色念珠菌變爲致病菌導致念珠菌感染。可分爲皮膚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後者多見爲鵝口瘡--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齒齦或脣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剝離,露出鮮溼紅潤基底。多見於嚴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戀者持續有鵝口瘡無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將發展爲艾滋病的指徵。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嚥困難及疼痛或胸骨後疼痛,食道鏡檢查可見食道粘膜有不規則潰瘍和白色僞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內臟念珠菌病等。 皮膚、粘膜念珠菌病的診斷有賴於臨牀表現和求助於真菌檢查。

(2)隱球菌病: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容易經呼吸道,偶可經腸道或皮膚入侵致病。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常見的併發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現爲發熱、頭痛、精神錯亂及腦膜刺激症狀。肺部隱球菌,以亞急性或慢性發病,伴咳嗽、粘痰、低熱、胸痛、乏力、X線檢查爲非特異性改變。對隱球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牀表現和真菌檢查確診。

4.細菌類

(1)結核桿菌:結核病常發生於有艾滋病感染但尚無艾滋病的病人,這可能因爲結核桿菌的毒力強於其它與艾滋病相關的病原體,如卡氏肺囊蟲等,所以結核病更易發生於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結核病人有肺結核,其症狀和體徵常很難鑑別於其他艾滋病相關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現爲擴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併發結核最突出臨牀特徵是高發肺外結核,艾滋病伴結核病人或發現結核而診斷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結核。艾滋病伴肺外結核最常見的形式爲淋巴結炎和粟粒性病變,還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2)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爲艾滋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腎、血液、骨髓、胃腸道、淋巴結等,其表現爲發熱、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爲非特異性,確診靠病原分離培養及活檢。

(3)其他常見的致病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機會感染。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