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骨碎補

骨碎補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碎補

別名:肉碎補、石巖姜、猴姜、毛薑、申姜、爬巖姜、巖連姜。

骨碎補

性味:苦;性溫。

歸經:肝經;腎經。

入藥部位:本品爲水龍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的乾燥根莖。

形態特徵:本品呈扁平長條狀,多彎曲,有分枝,長5~15cm,寬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鱗片,柔軟如毛,經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兩側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少數有葉柄殘基及鬚根殘留。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維管束呈黃色點狀,排列成環。無臭,味 淡,微澀。

骨碎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曬乾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骨碎補的功效主治

功效:補腎強骨,活血止痛。

主治: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溼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骨碎補的配伍

①治腰腳疼痛不止:骨碎補一兩,桂心(肉桂)一兩半,牛膝三分(去苗),檳榔二兩,補骨脂三兩(微炒),安息香二兩(入核桃仁搗熟)。搗羅爲末,煉蜜入安息香,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聖惠方》)

②治耳鳴,亦能止諸雜痛:骨碎補去毛細切後,用生蜜拌,蒸,從巳至亥,暴幹,搗末,用炮豬腎空心吃。(《雷公炮炙論》)

③治腎虛耳鳴耳聾,並齒牙浮動,疼痛難忍:骨碎補四兩,熟地黃、山茱萸、茯苓各二兩,牡丹皮一兩五錢(俱酒炒),澤瀉八錢(鹽水炒)。共爲末,煉蜜丸。每服五錢,食前白湯送下。(《本草匯言》)

④治牙痛:鮮槲蕨一至二兩(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鐵器打煮。(《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⑤治金瘡,傷筋斷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補(去毛,麩炒微黃)、自然銅(細研)、虎脛骨(塗酥炙黃)、敗龜(龜甲)(塗酥炙微黃)各半兩,沒藥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爲散。每服一錢,以胡桃仁半個,一處嚼爛,用溫酒一中盞下之,日三、四服。(《聖惠方》骨碎補散)

⑥治打撲傷損:胡猻姜不以多少,生薑半之。上同搗爛,以罨損處,用片帛包,幹即易之。(《百一選方》)

⑦接骨續筋:骨碎補四兩,浸酒一廳,分十次內服,每日二次;另曬乾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閃:骨碎補二兩,杵爛,同生薑母、菜油、茹粉少許,炒敷患處。(《閩東本草》)

⑨治關節脫位,骨折:在關節復位或正骨手術後,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搗爛,加麪粉適量,搗成糊狀,敷傷處,二至三日換藥一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跌打損傷,腰背、關節痠痛:槲蕨(去毛)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⑾治闌尾炎:鮮槲蕨(去毛)八兩,切碎,加大血藤五錢,紅棗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⑿治斑禿:鮮槲蕨五錢,斑蝥五隻,燒酒三兩,浸十二天後,過濾擦患處,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

⒀治腎虛腰痛、風溼性腰腿疼 骨碎補、桑寄生各15g,秦艽、豨薟草各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⒁治腎虛久泄 骨碎補15g,補骨脂9g,山藥15g,五味子6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⒂治遺尿 骨碎補500g,食鹽50g,水2500ml。先將水倒容器中,再加入食鹽攪勻,待溶化後放入骨碎補,浸泡12h後焙乾,研面。每晚睡前用淡鹽水沖服0.3g。3d爲1療程,一般1~3療程基本痊癒。(《內蒙古中醫藥》1986,(1):37)

⒃治小兒疳積 骨碎補(研粉)9g,同瘦豬肉蒸吃。(江西《草藥手冊》)

⒄治腎虛氣攻牙齒出血,牙齘癢痛 骨碎補(炒黑色)二兩。上爲細末,漱口後揩齒根,良久吐之,臥時再用,咽津不妨。(《普濟方》骨碎補散)

⒅治病後發落不住 用骨碎補、野薔薇枝各少許。煎汁刷之。(《本草匯言》)

⒆治被打傷破,腹中有瘀血 劉寄奴、延胡索、骨碎補各一兩。上三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復內酒及小便各一合,熱溫頓服。(《千金要方》)

⒇治接骨入臼者,先用此藥服之,軟其筋骨 骨碎補、香附各二錢,草烏一錢半,川芎一錢。共爲細末,每用姜酒擱服,飲醋即解。(《傷科彙纂》)

(21)治斑禿、脫髮 骨碎補15g,酒90g。浸10余天,濾取藥液,塗搽患處,每日2~3次。(《安徽中草藥》)

(22)治雞眼,疣子 骨碎補9g,磁粉末,浸泡於95%乙醇100ml中,泡3d即成。用時先以溫水將足部雞眼或疣子洗泡柔軟,用小刀削去其外層厚皮,再塗擦骨碎補乙醇浸劑,每2h擦1次,連續4~6次,每日最多10次。(《中醫雜誌》1964,8:37)

骨碎補的禁忌

陰虛內熱及無瘀血者慎服。

1.《本草經疏》 不宜與風燥藥同用。

2.《本草匯言》 如血虛風燥,血虛有火,血虛攣痹者,俱禁用之。

3.《得配本草》 忌羊肉、羊血、蕓薹菜。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