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飲食營養 > 中醫學上酒有哪些藥理作用

中醫學上酒有哪些藥理作用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曆代醫家在長期的實踐中對酒的藥理和藥性有着深刻的認識,酒是穀類和曲鎖釀成的流質,其質清、其氣悍,剛烈而辛竄。其性味正如《名醫別錄》所說:苦、甘、辛、大熱。《名醫別錄》認爲酒能“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孫思邈的《千金食治》則認爲酒能“止嘔噦、摩風瘙(治)腰膝疼痛”。《食療本草》:酒可“養脾氣、扶肝、楚風下氣”,春酒“常服令人飛白”。《本草拾遺》:“酒具有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溼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之用;酒糟則可溫中消食,除冷氣、殺腥,去草、菜毒,潤皮膚,調臟腑的作用”等等。此類著述在古人醫學著作中可常見。班固更是將酒推爲百藥之長。

中醫學上酒有哪些藥理作用

中醫用酒治病歷史悠久,現代醫學也認爲酒有極好的藥理作用,主要概括爲一下幾個方面:

1.活血通脈、祛風逐寒。

酒能活血通脈、舒筋活絡、祛風逐寒。古代醫學家在增強中藥活血化瘀作用時往往加酒服用或佐酒煎熬,另外民間對於跌打損傷、活血化瘀者,常佐酒以散瘀止痛。

2.改變藥性,增強補益作用。

在衆多醫療實踐中發現,酒能改變一些藥物的藥性,增強補益功能。如生地性寒,功能養陰涼血,經酒蒸後即爲熟地,味甘性溫,含糖量增高,地黃素等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增強了益腎滋陰養血添精補髓的功能。女貞子用黃酒蒸熟曬乾後補而不膩,補中有清,能增強有機酸類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糖分含量增高,補益肝腎的功能加強。

3.酒是中藥炮製的中藥輔料。

酒是良好的有機溶劑,一般中藥中的主要藥效成分皆易溶於酒中,某些藥物經過酒制之後能使藥效成分釋出,增加藥物的功能。例如當歸,當歸內含有揮發油,經酒炒過之後藥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增加,養血活血的功能增強,香附是“婦科之主帥”,用酒、醋加工炮製之後能增加溶解度,使藥效成分易於煎出,增強了療效。

4.酒是調味品,具有健脾和胃,除溼矯味的作用。

《本草拾遺》:“酒可厚腸胃、潤皮膚、除溼氣”。在日常飲食中,就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酒既能解腥也能去毒,還能使食物味鮮可口,使人健脾開胃、增加食慾。

總結:酒不僅在生活飲食中不可缺少,在中醫學中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藥理作用可以歸納爲散寒滯、開淤結、消飲食、通經絡、行氣血、溫脾胃、祛溼寒、養肌膚等。但需要提醒的是,酒雖然有這些好處,但是不能痛飲,凡事都要有個度,正如《養生要集》所說:“酒者,既益人,亦能損人。”因此千萬不可貪杯。

(來源:本站 本文爲本站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違者必究)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