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淺談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係很難嗎

淺談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係很難嗎

來源:爵士範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患關係已經成爲社會上的複雜的重點問題,由於醫患的矛盾不斷的上升,很多的醫院人員紛紛放棄了女子從醫的念頭。那麼醫患關係真的很難改善嗎?

淺談醫患矛盾:改善醫患關係很難嗎

醫患矛盾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問題。單靠我們醫療衛生行業是解決不了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

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龍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了一起患者在醫院內用刀捅醫生的惡性傷醫事件,造成刺死1人致傷3人的嚴重後果。死者是一名實習的研究生,他剛考上了香港一所大學的博士,並計劃當年夏天結婚。兇手李夢南家離哈爾濱很遠,家庭條件也很困難,爺爺還患有胃癌。李夢南曾於2011年4月到哈醫大一院風溼免疫科住院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發病的時候我非常痛苦,腿部、膝蓋和胯骨都特別疼、腫,行動不便。”一次次到哈爾濱做檢查加上人生地不熟等等因素,讓他和爺爺都非常苦惱。

李夢南此次就醫是爲了打“類克”。類克是一種抗風溼藥品,價格比較昂貴,而且副作用非常大,可引起肺結核,因此醫生請他先去胸科醫院做檢查。他將胸科醫院檢查結果拿回來給醫生看,醫生見他已經併發了肺結核,就未收他入院,因繼續使用“類克”可能會導致結核加重,發生其他嚴重後果。“當時我非常生氣,我和爺爺大老遠來的,他們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李夢南認爲醫生不瞭解他的辛苦,於是就“激情殺人”了。

醫生堅持的是原則,是沒有醫療過錯的。醫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缺乏相互之間的理解,法治觀念淡薄,習慣於用拳頭解決問題,是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

2011年9月15日同仁醫院門診樓,患者王寶洺用菜刀砍擊主治醫生徐文頭部6刀,四肢部12刀,致其重傷。徐文是一位“學問型”的醫生,平時態度很和藹。手術沒有達到患者自己要求的效果,於是把怨恨發泄到了主治醫生頭上。雖然罪犯王寶洺以故意殺人罪被判15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3年,賠償傷者53萬元人民幣,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給醫生造成的精神創傷,以及給整個行業中的從業人員造成的心理打擊,該由誰來彌補,又該怎樣來彌補呢?

2013年1月19日凌晨,內蒙古包鋼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朱玉飛在120出診現場被歹徒殘忍殺害,隨行的2名擔架工被砍傷。

2012年5月8日下午,南陽醫專附屬第二醫院28歲的女醫生張娟在家中服下了700粒毒性很大的強心藥“地高辛”自殺。張娟的父親張子富白髮人送黑髮人,他拿出女兒服毒前寫好的遺書,悲痛欲絕地告訴記者說:“女兒是不堪忍受患者家屬的侮辱和高額索賠才自尋絕路的。”

2014年8月10日,湖南湘潭縣產婦張某,到湘潭縣婦幼保健院急診入院,生產過程中醫生髮現嚴重羊水栓塞,建議切除子宮保大人,但產婦的婆婆堅決不同意:“那還怎麼生二胎”。羊水栓塞這種病極爲兇險,目前還是世界醫學界的難題,在生產過程中突發,無法提前檢測出來,也就無法預防。儘管醫院啓動了院內、縣、市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向家屬下發了病危通知書,竭盡全力進行搶救,同時還邀請了湘潭市中心醫院專家一起參與搶救,不幸產婦還是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院方在整個醫療行爲中均無過錯。

但由於死者家屬情緒失控,破門進入手術室,媒體片面進行報道,此事傳得沸沸揚揚,事實上,因爲當前醫患矛盾異常突出,導致醫院一死人醫護人員就情緒緊張,不敢和死者家屬進行深度溝通。醫患關係緊張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

201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是73億人次,出現醫療矛盾約7萬件,相當於門診量的十萬分之一,這說明我們絕大多數的醫患雙方,還是相互理解、配合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職業“醫鬧”,每天收取一定的費用,專門進行非法牟利活動。

醫患矛盾根源:信任的缺失,體制的弊病。

電視劇《心術》裏有這樣的話:“這世界有三種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信任、希望、愛,能看到這三樣東西最好的詮釋,那就是醫院。”不要說生死相托,如果我們的社會失去了這些最基本的東西,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大的背景我們解決不了,但我們作爲醫患雙方其中的一方,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有我們的參與,重要的是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盡善盡美是理想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求每個人的工作儘可能少出漏洞,有矛盾儘可能尋求好的方案解決,儘量大事化小,不激化矛盾,就能少出矛盾,減少傷醫事件的發生,保護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

醫患矛盾的解決要從多方面去考慮,包括我們的體制,相信隨着新醫改的落實,醫患關係會有所改觀。

醫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與患者交流,這樣就會給社會造成不了解,加上不時有媒體不實報道添油加醋,醫療機構給社會的印象由“活菩薩”變成了“大白狼”。

其實,醫生既不是“活菩薩”也不是“大白狼”,醫生是一種職業。加強患者教育,促進醫患交流勢在必行。我們不期望完全避免醫患矛盾,但至少能增進了解、建立信任、減少矛盾,讓正常的醫療行爲得到患者應有的支持和配合。

患者教育的目標是:促進醫患之間的主動溝通與交流,改善患者對於自身健康狀況、治療方式選擇以及治療過程的風險、效果的瞭解和理解。鼓勵患者參與到醫療服務的決策之中,增加患者遵從醫療計劃的可能性,使患者自我照顧的技能最大化,增強患者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提高和推動患者在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的參與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患者教育的過程中,醫務人員的作用不是僅僅告知患者醫療有關信息,或者通過反覆強調讓患者遵從醫囑,而是醫務人員通過影響患者的認知和態度達到改變行爲的目的。

傳統上,醫務人員所受到的訓練是從患者那裏獲取病史,完成數據採集工作,設想一下,如果把這個過程轉化成醫患雙方各自講述自己的故事,情況會變得多麼不同。當然這種交流需要時間,目前醫患比例失調,就醫人羣加大,醫生要想做到這一點,還得獲得其他正在等候的患者的理解,在等候中要耐心。下面從醫生這一方,說說我們應該做到哪些?

醫生告知患者的內容要全面,重點突出

1. 患者所患疾病的病情(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稱、診斷,目前的狀況,嚴重程度)。

2. 準備實施的醫療措施。

3. 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目的、方法及預期效果,實施這些可能到來的醫療風險,潛在危險。

4. 可採取的替代方案。

5. 當時的醫療水平。

6. 醫療過程產生的費用、醫療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器械的效果和副作用。

7. 改變手術方式,擴大手術範圍。

如何更有效避免不利後果?

1.告知病情時應留有餘地,給病人一個逐步接受現實的時間。

2.分多次告知,以免患者突然受到病情的打擊情緒失控。

3.在告知病情的同時,應儘可能給病人以希望。

4.不欺騙病人,儘管是善意的欺騙。現在法律規定患者本人有知情權。

5.告知過程中,讓病人有宣泄情緒的機會。

6.告知病情後,與病人共同制定未來的生活和治療計劃,讓病人蔘與到治療中來。

7.儘可能提供聯繫方式給患者,給予患者多種溝通渠道。

我們從醫方做起,做到我們應該做的;也希望患者從自身做起,配合醫生治療,共同對付疾病;同時媒體也要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客觀、公正的據實報道,切不可爲了博取眼球而作虛假報道,或用部分事實掩蓋另一部分事實,當然,我們不要求記者說真話,但請記者最起碼不要說假話。這樣,全社會共同努力,創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均從“我”做起,那麼,真正的和諧,也就不遠了。

本站推薦閱讀:

評論:應該建好醫患之間的緩衝帶

論醫鬧入刑如何改善醫患關係

想要改善醫患關係 必須先落實分級診療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