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俄媒稱中國空軍將裝備殲31俄是否還要容忍

俄媒稱中國空軍將裝備殲31俄是否還要容忍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新聞網11月6日報道,中國新型戰機殲-31橫空出世全球震驚,但是細看之下卻發現它與俄美同類產品極其相似。如果算上成功製造新飛機使中國加入並推動新軍備競賽的因素,那麼中俄武器貿易市場將會進一步萎縮,因此俄方不由要問是否還要容忍這一切。

俄媒稱中國空軍將裝備殲31俄是否還要容忍

俄媒稱,爲了向祖國和黨的十八大獻禮,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殲-31新型戰機於10月31日成功首飛。目前暫時沒有這種新型飛機的詳細情報,但是從公開圖片來看,這是一種輕型雙發戰鬥機,重量級別與米格-29和F-16相當。它採用隱身技術,武器部分可能配置在機身內部。從飛機外形上看,可以說中國借鑑了美國F-35戰鬥機的佈局。不過動力裝置是個例外,美國F-35是單發戰機,而中國由於沒有性能完善的必要推力的國產發動機,因此殲-31設計師開始採用雙發佈局,它可能使用俄製RD-93發動機,或者是國產WS-13發動機,不過後者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因爲國產發動機的可靠性不是特別好。總體上可以得出結論,即殲-31和中國第一種新一代戰鬥機殲-20一樣,都是在直接借鑑外國技術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重走中國航空工業最爲重要的發展道路。這種方法的鮮明體現就是今天批量生產的殲-11戰鬥機,它是直接仿自俄向中國出口的蘇-27SK戰鬥機。

俄媒稱,應當指出的是,中國仿製蘇俄武器的問題並不是昨天才出現的,而且也並不侷限於蘇-27戰機。早在上世紀40-60年代,中國從蘇聯得到大量武器裝備和一些生產線,隨即開始積極生產蘇制裝備。即便是在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雙邊軍事技術合作停滯之後,中國也沒有停止仿製生產。實際上,中國一邊仿製,一邊盡力自主發展所有類型的武器裝備,從輕小武器、迫擊炮、火炮、裝甲戰車、坦克、防空系統、飛行器,直到遠程轟炸機,應有盡有,比如中國在圖-16基礎上研製的轟-6轟炸機至今仍是空軍遠程航空兵的基礎。

中國仿製的上述所有武器都曾積極對外推銷。中國在製造這些作戰裝備和武器時,要麼直接沿用蘇聯圖紙,要麼借鑑其創意,許多產品出口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至今還在積極使用,主要是那些出於政治原因不能從蘇聯或西方購買武器的國家,如阿爾巴尼亞、柬埔寨等。中國生產的AK-47步槍和德什卡機槍的外銷市場非常廣闊,而且曾經用於對抗蘇聯,比如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十年戰爭中,阿富汗抵抗力量使用的輕小武器和迫擊炮十分之九都由中國製造。中蘇關係正常化之後,中國仍然繼續仿製蘇聯武器系統,包括現代化巡航導彈、航空發動機、蘇-27戰鬥機,以及其他多種類型的武器裝備。中國仿自S-300的防空導彈系統FT-2000在裝備本國軍隊之後,已經開始進軍世界市場,積極推銷,其中一個潛在市場可能是正在招標採購新一代防空系統的土耳其。

俄媒稱,遺憾的是,中俄在此方面的關係尚未協調好。積極而無償地借鑑國外先進技術早已成爲中國工業的主要法寶,無論是在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在可見的將來,中國也未必會放棄這項政策。擅自仿製俄製產品,並在可能簽署大批武器供應合同時拒絕做出知識產權擔保,使得中國對俄羅斯某些軍事產品的需求消失,不過中國近期並沒有表露出類似採購意向。俄方無法避免中國仿製產品向第三國出口,畢竟只有簽署強制性雙邊知識產權保護協議才能防止類似出口。現在還有一個因素,導致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已經喪失了其應有的意義,即中國已經不再像上世紀90年代那樣是俄國防工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不算中國訂單在內,俄羅斯國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訂單規模已經遠遠超過1000億美元。因此現在自然出現一個問題,即俄羅斯是否還需要在原則上維持與中國的合作,導致中國最後總是仿製俄製武器,特別是發動機方面。畢竟中國空軍可能很快就會裝備使用俄製發動機的殲-31新型戰機,而俄羅斯空軍則暫時無望裝備這種新式輕型戰鬥機。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