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保健養生 > 女人經期如何保護子宮 宮寒怎麼辦

女人經期如何保護子宮 宮寒怎麼辦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人經期如何保護子宮 宮寒怎麼辦

女人在一生之中往往要經歷無數次的月經,而很多女士從第一次月經時的手忙腳亂到了後來即便是出現痛經這種情況依然能夠沉着應對,這是一種很大的成長,但是一些女士或許不知道,在月經期間其實是有很多禁忌的,女士如果沒有重視起來,身體便很容易受損。

如很多女士都知道在經期是不能沾涼水的,但是除了雙手不能沾涼水之外,還有一個身體部位,不僅是涼水,熱水也是沾不得的。

女人經期哪個部位沾水傷子宮

其實女人在經期除了雙手不能沾涼水之外,腰部也是不能沾水的,即便是熱水也不可以,可能很多女士對於這一點存在一些疑問,下面就讓小編來爲大家解答吧。

腰部爲什麼不能沾水

想必這是很多女士的疑問,其實這和經期雙手不能沾涼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處,我們都知道寒氣是女士最大的敵人,尤其是在經期,女士的身體更容易遭受寒氣侵蝕,而在經期如果雙手沾染涼水,便會導致寒氣侵襲身體。

同樣的,腰部沾水不論是涼水還是熱水,都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我們都知道腰部是很敏感的部位,在生活中風寒溼毒很容易從腰部入侵身體,在經期腰部沾染涼水會讓水中的寒氣侵襲身體,從而導致子宮受損。

而沾熱水則熱水在蒸發消失時,會帶走要不得熱量,而這同樣容易導致子宮遭受傷害,所以女士在經期腰部一定不要沾水,即便是洗澡,也要及時將腰部擦乾纔可以。

經期腰部沾水對於子宮的危害

子宮是女士最爲重要的器官之一,除了生兒育女之外,子宮對於延緩女士的衰老有着很大的作用,一些子宮切除手術一經發現,手術患者在子宮被切除後,衰老的速度會迅速的下降,因此只從這一點來說,子宮對於女士的意義是特別重要的。

腰部沾水易導致宮寒

子宮受寒是很多女士都不願意見到的事情,但是宮寒這種疾病卻時有發生,一些女士認爲這種情況是因爲經期沾染涼水或者經常赤腳走路所導致的,其實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這一病症出現。

這種情況便是在經期讓腰部沾上了水卻沒有及時擦乾所導致的,尤其是天氣炎熱時,女士在家中洗澡,一些時候並不會將水漬擦得過於乾淨,在室內受到空調吹襲,便會導致寒溼進入身體之中。

而腰部距離子宮很近,當這些寒溼進入身體之中時,除了有一部分積聚在腰椎之上,還有很大一部分會侵襲子宮,可能一次兩次並不會出現問題,但是經常如此,人就容易患上宮寒這種疾病。

宮寒對於女人的影響

一些女士可能對於宮寒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認知,並不清楚這種病症會給身體造成哪些危害,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相信在看完下面的內容後,女士對於宮寒應當會有足夠的瞭解。

宮寒是因爲受涼導致身體之中寒氣便會集聚在子宮內部所引起的一種疾病,這種病症看似很不起眼,但是在生活中女士如果患上了這種疾病,甚至有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的情況出現,可以說讓一些女士想要享受天倫的夢境破碎。

此外,宮寒還很容易導致痛經這種疾病出現,而痛經不用多說,想必每個女士都經歷過,也都再也不想有這種經歷,而女士一旦患上了宮寒,每次月經時痛經出現的機率就會大增加,會讓人痛苦無比。

另外,患上宮寒還會讓女士腰部肌肉耐性下降,很容易出現腰部痠軟等情況,很多女士在做上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腰痠、腰痛便是因爲這種原因所導致的,甚至一些女士在睡覺時也會覺得腰部痠痛,同樣是因爲宮寒所引起的。

因此女士們在生活中想要避免這些惱人的情況出現,對於宮寒就要重視起來,只有這樣纔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讓疾病遠離自己。

宮寒是一種危險的疾病,尤其是對於女人來說,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女人出現不育的情況,因此女士在生活中對於宮寒就要重視起來纔可以,尤其是對於預防宮寒的方式,女士更要十分留意。

女人如何預防宮寒

一、多穿衣物

即便是夏季在天地之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寒氣,很多女人到了夏季病掉以輕心,穿着露臍裝或者很單薄的衣物,但是這樣做很容易就會導致寒氣通過腰部侵襲身體,從而導致宮寒出現。

因而女士到了夏季需要注意寒氣侵襲這種情況,最好能夠在晚間加上一件衣服,並且不要穿着露臍裝等衣物,這樣便可以很好的避免宮寒這一病症。

此外,雖然現在是夏季這個話題有點遠,但是對於預防宮寒來說同樣十分重要,有些女士總是走在潮流的前端,到了冬季依然穿的十分單薄,而在冬季天地間本就存在大量的寒氣,如果不注意穿着寒氣便會大量侵襲身體。

因此,到了冬季,女士更應當注意保暖,衣着一定要合適,只有這樣纔可以很好的保護身體健康那個避免疾病出現。

二、不要受涼風

受涼這種情況和腰部在經期接觸涼水一樣,很多女士會將風扇或者空調對着身體直吹,但是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涼氣順着毛孔進入身體,從而導致宮寒這種疾病出現,而這也是很多女士突然查出宮寒之後覺得自己做好了保暖而患病的原因。

因此,在生活中吹空調或者風扇時,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將其對着身體直吹,並且將空調的溫度大的高一點,對於女士來說寧願熱一點也不要涼,這樣便可以很好的預防宮寒這種危險的疾病出現在身體之上了。

女人經期如何保護子宮 宮寒怎麼辦 第2張

細說經前症候羣

“好朋友”來臨時,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不僅表現在生殖器(卵巢、子宮)上,同時也會影響身體其他內分泌的代謝,如:經期前黃體素升高,使得皮脂分泌旺盛,色素易沉着,痘痘、粉刺就相應而至;此外,情緒也會受影響,黃體素造成緊張焦慮、不安、新陳代謝變差,易出現水腫、便祕,有些人甚至會拉肚子。這就是所謂的“經前症候羣”。如果能充分了解自身生理情況,知道這些不適症狀因何而起,並善用合適的飲食、調整作息,相信這些惱人的症狀就會逐一消失,更可使精神振奮,舒服度過生理期。

“經前症候羣”通常出現在月經快要來的前幾天,有的人甚至會在經期前7到10天就出現症狀,等月經來時,各種症狀就逐漸減輕或消失。醫學上尚未有確定原因,普遍認爲主要因素是雌性激素與黃體素分泌過多或不足,再加上生活中各種壓力,使症狀更加突出或嚴重。中醫則認爲“經前症候羣”引發原因是女性經前血液多集中於子宮,而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不足,此時若疲勞過度,飲食不當或壓力過大,易造成肝腎陰虛、氣血不順而出現“經前症候羣”。一般常見的症狀有莫名生氣、心情低落、煩躁、失眠、頭痛、胸部脹痛、腹部下墜、腰痠背痛、下肢浮腫、腳痠腿麻,嚴重的還會出現反胃嘔吐、心悸等。若症狀過於嚴重應藉由中、西診斷給與藥物治療,除此之外日常保健也能取得適當緩解。

日常生活保健原則

1.適度運動。堅持每週兩次、每次30分鐘的適度運動,運動可有效緩和情緒、宣泄壓力,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2.經前一週的飲食原則:遠離刺激食品,不吃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不吃冰冷食物。減少鹽的攝入,多補充含維生素B羣、硒、鎂、鐵的食物。

擊破經前症候羣

舒緩心情減輕頭痛天然食物中有很多可使情緒穩定、肌肉放鬆及幫助睡眠的營養素,如可調節內分泌、穩定神經系統的抗壓超級明星——維生素B族,全穀類、酵母、深綠色蔬菜、低脂牛奶等富含維生素B族。適量攝取“抗壓食物”可舒緩因“經前症候羣”導致的情緒不穩。此外可使用玫瑰精油與薰衣草精油做薰香與泡澡的芳香療法,並搭配適度運動,徹底將身心放鬆,快樂度過經前一週。

預防頭暈貧血

經前有頭暈症狀的人多半貧血,而造成貧血的原因多爲飲食不當,如不吃早餐、過度節食、偏食,導致造血元素缺乏,以及生理期因經血所流失的鐵元素所致。貧血的人大多表現爲手腳冰涼、臉色蒼白、頭暈、易疲勞。只要多攝取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12、葉酸等造血營養素,就有助於使紅血球再生、氣血暢通。貧血是美麗的大敵,由於血液中含氧量不足會使臉色黯沉,也會導致白髮增加。居家保養可使用羅馬甘菊精油以按摩或泡澡方式,加速血液循環使氣色紅潤,並紓解其他經前不適症狀。

經期還應避免熬夜,注意腰腹與足底的保暖,不過度運動。關於經期洗頭的問題,傳統說法中經期前三天是不宜洗頭的,因爲頭碰到水會影響子宮收縮,但現代醫學認爲洗頭是無妨的,只要馬上吹乾,避免受涼即可。

飲食調理小祕方

在飲食方面,應避免吃生冷食物,中醫認爲經期食用生冷食物會造成血管收縮,使子宮淤血而產生疼痛,另外經血如沒有順利排出,也易造成日後患婦科疾病、膚色粗糙黯沉產生黑斑,所以不可不慎。除此之外,特殊的不適症狀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料理達到緩解作用。

告別痛經、頭暈頭痛——姜棗紅茶

材料:姜5到6片、紅棗5顆、紅茶包1包、紅糖適量。

做法:將姜、紅棗放入鍋中煮沸,轉小火煮5分鐘,放入紅糖調味,倒至保溫杯中,再加入紅茶包即可。

用法:分數次當茶水喝。

貼心小語:中醫認爲,痛經是因爲體質虛寒、氣血不順,使經血無法順利排出而造成的,可藉由熱飲、泡足使身體變暖、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等自然療法舒緩疼痛。姜具有保暖、促進血液循環作用;紅茶能舒緩緊張情緒;紅糖更是有補血、緩解疼痛與行血作用。

舒緩腰痠背痛——杜仲黃豆排骨湯

材料:杜仲2片、黃豆適量、排骨3到4塊。

做法:

1.黃豆浸泡3到4小時,排骨汆燙去血水洗淨;

2.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加水,大火煮沸轉小火煮30分,加鹽調味即可。

貼心小語:經期因盆腔充血,使下腹部有下墜感,連帶使得腰痠背痛,無法久站。杜仲有補腎強筋骨作用;黃豆富含人體易吸收的鈣質,能有效緩解腰痠背疼,可在經期食用數次。

改善經期浮腫——紅豆山藥甜湯

材料:紅豆、山藥、薑片、紅糖。

做法:紅豆浸泡一晚,瀝乾水分,放入鍋中加入薑片、清水,以大火煮沸,轉小火煮約20分鐘,然後放入切成小丁的山藥,煮至軟爛,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貼心小語:紅豆有利水利尿作用,有助減輕水腫現象,山藥具滋養作用,使身體不至因經期而虛弱無力。

女人切記不要爲了性感不好好保護自己的腰部,這個部位是寒氣最容易進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傷害子宮的地方。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