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武漢大學生兩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武漢大學生兩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子威,1990年4月出生,今年7月從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建築系畢業後留校,在圖書館讀者服務部工作。昨日,因公出差到北京的他,仍不忘到獻血車旁去看看,爲無償獻血宣傳。這是他的習慣,也是他的信念。

武漢大學生兩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四年前,他從安徽泗縣老家考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在學校,他做了平凡的三件事: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捐款。“這些都是很普通的事,我能做到,我就做了!”楊子威說。從小就熱心公益事業的楊子威,16歲拿到身份證那天,興沖沖地跑到義務獻血點準備獻血,卻被告知未滿18歲不能獻血。雖然未能如願,但那顆博愛與奉獻的種子卻深深埋在心底,慢慢生根發芽。

2008年4月3日,是楊子威18歲生日。當天上午,他來到武漢廣場旁的獻血車上,第一次獻出血液。看着一旁的血袋慢慢鼓起來,他心中生出欣慰:我獻出的這袋血,也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當年10月,他再次義務獻血時,看到車旁的中華造血幹細胞庫徵集志願者,他欣然報名,併成爲造血幹細胞庫志願者中的一員。醫生告訴他,雖然與他人配型機率很小,但如果配上了,能救人,將是人生中幸福的一件大事。楊子威露出笑容,如果能幫助挽救他人生命,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快樂的呢!

兩年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

2009年年底,楊子威收到中華造血幹細胞庫發來的一封郵件稱,稱其血液樣本與北京一名患白血病的15歲女學生配型成功,問他是否願意捐獻。在查證覈實之後,楊子威眼前一亮,他爲有機會救助他人興奮不已。在電話中,他給父母表達了意願。起初有些不願意,到最後同意,楊子威從父母那裏得到了支持。

2010年元月3日,新年剛過,楊子威躺在北京一家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5個小時的採集,他不能動彈,雖然全身痠痛,但想到是救人,他沒有絲毫遲疑。“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今年2月,那位被救助的女生病情復發、需要再次移植造血幹細胞。消息傳來,楊子威的心情難受。“如果拒絕,也許這個女孩生命將就此打住。”兩年之內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母親流着淚說:“我們就你一個孩子,這身體能吃得消嗎?”

勇敢也要遵循科學。楊子威向醫生請教:兩年兩次捐獻,行嗎?得到肯定答覆,他將醫生觀點轉告給母親。3月2日,父母陪伴在身邊,同樣在北京的醫院,他第二次捐獻造血幹細胞。

他成爲湖北省年齡最小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全國少有的兩年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者。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可這位好心哥哥給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地活着。”那位白血病女學生的來信,讓楊子威深受感動,他說:“沒什麼比奉獻的人生更有意義。這份感動我將珍藏一生,它會指引着我繼續奉獻。”

根據規定,造血幹細胞捐受者不見面。現在,楊子威從其他途徑得知,那名兩次接受他捐獻幹細胞的女孩病情穩定。

能幫助他人,是件快樂的事。今年5月13日,經過20多個小時的旅程,楊子威和同學趕到河北張家口,將在社會上募捐的8萬元送到白血病患者李瑞芳手上。此前,楊子威已將造血幹細胞庫兩次給予的共一萬元,打在了李瑞芳的賬戶上。而知道李瑞芳病情,是楊子威偶然從央視上看到的。

帶動大家,一起參與奉獻

楊子威希望自己的行動,能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奉獻大軍中來。“現在,凡是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只要有時間,我一定去。主要是現身說法。”他說,告訴大家,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

今年5月,武漢市首個以捐獻者名字命名的志願者服務隊——“楊子威獻血捐髓志願者服務隊”成立。在他義務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捐款“愛心三部曲”的影響和感召下,2000多名同學報名參加志願者服務隊,學校1萬多名青年志願者也積極行動起來,獻愛心活動也從楊子威本人擴大到大學生羣體,從校園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儘管現在上班了,但他仍一如既往參加學生志願者活動。上週六,他還和同學一起到華中農業大學,參加大學生公益社團座談會。其中一個內容就是怎樣更好的辦好公益社團。

“我們這個獻血捐髓志願者服務隊,馬上有隊徽隊旗,目的不是別的,是讓更多的人蔘加到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的隊伍中來。這樣,就有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脫離苦海。”楊子威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