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專家稱國人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一頓碰上地溝油

專家稱國人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一頓碰上地溝油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地溝油或佔食用油總量1/10

專家稱國人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一頓碰上地溝油

有專家推算認爲,國人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1頓碰上地溝油

1噸地溝油,成本300元左右,國人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1頓碰上地溝油地溝油近日成爲食品安全行業又一驚雷。

上週,公安部統一指揮下,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一條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據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稱,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至300萬噸。而國人一年動物和植物油消費總量約2250萬噸。按此比例推算,每吃10頓飯就可能有1頓碰上地溝油。

縱觀地溝油的產生過程,其原料從餐飲業等的廢棄油脂中而來,被不法分子回收加工,最終又流回餐飲渠道,其中餐廳廢棄用油的流出以及餐廳用油的流入的監管是砍斷地溝油這條黑色產業鏈的兩個最爲重要的環節。

餐飲企業:回收細則要具體化

記者瞭解到,目前廚餘垃圾及廢棄食用油脂流向的監管依然處於鬆散狀態。“潲水一般有人主動上門收取,我們收取潲水費用,他們則將潲水拿去餵豬餵雞。”經營着兩家粵菜酒樓的資深餐飲業人士伍立民(化名)告訴記者。他表示,廣州大部分中小型的酒樓的潲水都是被私人“處理掉”的。而另外一家在廣州有着將近10家中式快餐店的負責人李名泉(化名)也向記者坦誠,其餐餘垃圾部分由環衛工人收去,部分則給了收潲水的個體戶。

9月以來,《廣州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廣州市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兩部管理辦法相繼面向公衆徵詢意見。

很顯然,監管部門希望通過完善廢棄食用油脂產生、回收、處置的全部環節,來監控其流向的規範化,砍斷地溝油流入終端的可能性。然而,多位餐飲業人士卻對執行效果有所擔憂。廣州一家知名快餐連鎖的負責人葉志(化名)告訴記者,聯單制度並未能完全杜絕廢棄食用油脂流入不法加工企業手中。“廢棄食用油脂的確切數量該如何監管是個難題,如果餐廳有4桶廢棄食用油脂,但它只在聯單上申報了兩桶,剩下的兩桶依舊賣給其他人,聯單制度不能杜絕這種行爲。”

相關人士認爲,回收應該以政府爲主導,由政府指定幾家有資質的企業進行回收。

此外,餐飲垃圾、廢棄食用油脂之所以能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其根本原因在於利益推動。目前很多餐飲企業的廢棄食用油脂通常都是有專人收集,收集人一般採取給餐飲企業一定費用或者支付勞務費,部分餐飲企業靠賣餐廚垃圾每年收入可達數萬元。但反觀正規的監管流程執行,各地監管部門的規定,一般都推行“誰生產、誰交費”的原則。伍立民表示,回收如果需要餐飲企業再繳納費用,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而有業內人士則建議,廢棄油脂到底是垃圾,還是資源,需要做重新定位。

地溝油10倍罰款被指偏低

按《廣州市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如果餐廳、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生產中使用廢棄食用油脂加工加工食用油脂或者生產加工食品,食品經營單位如果銷售用廢棄食用油脂加工生產的食品,違法經營的食品貨如果不足1萬元,處2000-50000元的罰款;如果貨值金額超1萬元,處罰金額則爲5-10倍,情節嚴重的可吊銷許可證。

多位餐飲業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目前的違法成本太低。“如果發現使用一次,作爲信用記錄記錄在案,以後不得再從事餐飲行業。”葉志認爲,甚至可以把違規者罰到傾家蕩產。

不過葉志同時表示,正規的餐飲連鎖,如果知道是地溝油,大家肯定不會用。怕只怕經銷商從中作假,比如在10瓶油中摻入一瓶,餐飲企業有時候很難防範。“所以一定要分清責任人,如果是供貨商有問題,就嚴罰供貨商,如果是餐廳主動使用地溝油,那麼應該嚴懲餐廳。”葉志表示。

【名詞解釋】

四聯單制度

《廣州市廢棄食用油脂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所謂的聯單制要求廢棄食用油脂產生者認真填寫廢棄食用油脂種類和數量等欄目,第一聯單用作存檔,餘下各聯交付回收單位隨油脂轉移運行,回收單位接收時覈對確認後留下第二聯單,再將第三、第四聯合單隨廢棄油脂轉至處置單位接收和核對,處置單位再將聯單第四聯每3個月報送所在區、縣級市環保部門。(據《南方都市報》)

【延伸閱讀】

工程院院士曾斷言:地溝油不可能回餐桌

近日,關於地溝油事件的討論一直備受關注。今年9月13日新華社發佈消息稱,地溝油流向餐桌傳聞被證實。9月18日晚,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在微博發表言論稱,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8月份曾提出觀點,否認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地溝油的傳聞。

葉檀稱,孫寶國認爲如果地溝油要處理到沒有異味,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上是不可能的”,孫寶國還認爲“一些引起熱議的食品安全話題都有杜撰成分”。這條微博發出後,立即引起了網友們對“專家”的質疑。

來源:人民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