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網傳三伏天不能吃冰 是真的還是假的

網傳三伏天不能吃冰 是真的還是假的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網傳三伏天不能吃冰 是真的還是假的

近日,朋友圈裏流傳着一條消息:“三伏天的第一天開始,請不要喝冰鎮類的飲料,不然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要堅持在伏天喝熱水,這樣會把體內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此外醫院裏,成羣結隊的人前來貼敷,哮喘的、胳膊腿疼的全來了,冬病都能夏治嗎?還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這是民俗,還是有科學道理在裏面?小編採訪了相關專家,爲您揭祕、理清伏天裏那些該做的,還有不該做的事。

伏天雖熱不可貪涼

營養專家劉納介紹,傳統中醫認爲春夏要養陽,要生髮、發散,而寒涼食物有收縮作用,尤其是對腸胃和鄰近的心臟和動脈有刺激,導致痙攣。所以,吃涼食不符合季節養生。傳統中醫還認爲,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機會就是三伏天,所以說這個時候肯定是不能吃涼,否則就容易讓更多寒氣進入,原有的寒氣又排不出來。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臧全宜介紹,伏天的天氣炎熱,有時還加上悶熱,所以人們常稱伏天爲“苦夏”,此時,人體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溫度也偏高,冰冷、寒涼之品入於胃腸道,容易引起胃腸痙攣,出現腹痛、腹瀉等表現,所以不建議在伏天的時候“吃涼”。康源瑞庭康源軒廚師長王雲璋認爲造成脾胃不和的原因很多,但夏天大量吃冰鎮飲料,喝冰鎮啤酒,應該說是一個主要原因。

因爲冰凍之後的飲料食品,滿足了口舌的慾望,但沒有滿足胃的要求。尤其是空腹喝冰鎮的飲料或啤酒,胃會受到強烈的刺激。喝下去時可能覺得挺舒服,但是時間長了會降低胃的消化能力。

嚴格來說,冷飲、冰棍、冰鎮啤酒等,在春夏秋冬的任何一個季節,都是不太合適的。

廣安門醫院一位營養專家介紹,入伏不吃涼,這在今年的季節養生尤爲關注。這實際上是要建立一個好的飲食習慣,提醒人們吃東西不能過涼,好好呵護脾胃。即便過了伏天,也不能貪涼,否則仍然還會存在傷及脾胃、氣血的問題。只是在三伏天這一個月不吃涼,就希望療病,這是不可能的,準確地說,這是不科學的。

伏天的傳統是發汗,認爲可以排毒。在徐州地區有一個伏羊節,到三伏天的時候,大家就都吃羊肉,實際上,這就是讓大家圍桌吃熱的過程、出汗的過程,就是往外排毒的過程,排出廢棄物和寒氣的概念。

入伏不吃涼,能夠讓人更有效發汗、排泄,不把汗毛孔縮下來,往內斂,這是一件好事。

這個涼的概念應該準確地講,一個是氣溫的涼,二是食物的涼,這涼一種是放在冰箱裏面的冷食,另一種是食物性味性的涼,如綠豆、藕。

遼寧中醫藥大學兒科主任醫師劉芳,是在沈城最早開展冬病夏治的專家之一。劉芳告訴記者,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貪涼,貪涼傷陽氣,人體容易生病。所謂的貪涼就是吃穿用行都圖個涼快,比如喝水喝冰鎮飲料,出門做空調車,工作活動在空調房,吃飯時吃涼菜、喝冰鎮啤酒,偶爾還會吃幾根雪糕。過於貪涼,可導致陰暑,症狀是:頭痛、怕冷、心煩,肌膚髮熱、惡寒、食慾不振。

劉芳介紹,不能貪涼不代表一點涼都不能碰,不貪涼重點在“不貪”上。偶爾吃一根雪糕,吃點涼菜問題不大;空調溫度不調太低,不沉迷在空調房,也不會有大問題;喝水也未必喝熱水,喝常溫下的涼白開即可。相反如果啥都用熱的,反覆出汗,還容易造成人體虛脫,於養生有害無益。“萬事不強求,順其自然往往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一旦出現陰暑症狀,可以服藿香正氣水,服完後略微出汗,即可退熱。如果是小孩,還可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氣水洗澡,每次1-2瓶,兌入洗澡水中即可。

伏九貼不能包治百病

劉芳說,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訂出傳統的治療方法。利用的是三伏天,人體內陽氣上升,能最大限度的驅風祛寒,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併爲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陽氣充足至冬至時,不易被嚴寒所傷。

如今各醫院推出的冬病夏治常用方法是伏九貼敷療法。劉芳提醒伏九貼敷並不能包治百病,它的最大作用是提升陽氣,預防疾病。它的適應症是反覆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鼻炎、咽炎、扁桃體炎等。對肺心病、肺氣腫、慢阻肺、支氣管擴張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伏九貼敷也有禁忌症,如肺炎急性期、發熱者、特殊體質、皮膚病和皮膚有破損者、孕婦、2歲以下小兒、心梗心衰患者等。

另外,劉芳提醒,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結節性紅斑伴關節痛、產後風溼症等“冬病”,以及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疲勞等“冬症”,更適合在春分秋分節氣貼敷防治。

頭伏餃子有科學依據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食品科學博士範志紅說,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樣的俗語中可以看出,人們歷來重視在伏天吃麪食,這有一定科學道理。範志紅解釋,伏天人們容易出很多汗,汗水中有蛋白質、氨基酸、鉀、鈉、鎂、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維生素C等,所以,出汗的過程就是營養流失的過程。然而和米飯相比,麪食中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都相對較高,所以吃麪更能補充營養。

範志紅建議,頭伏的餃子不妨包菠菜蝦仁餡的,更能彌補此時人體的營養流失。同時餃子皮最好用麪粉和黃豆粉混合製成,有利於營養互補,餃子皮也更有彈性,更筋道,不易破損和粘連。

到了二伏的時候,範志紅建議最好吃點熱湯麪。有三個好處:一是吃麪喝湯,營養元素不會被浪費;二是利於驅邪散寒;三是易消化。吃麪時配涼拌黃瓜菜並不好,最好是油菜、小白菜、黃瓜、綠毛豆、胡蘿蔔絲、肉、雞蛋、豆腐乾。

三伏天“烙餅攤雞蛋”突出的是“補”字。烙餅攤雞蛋中有油、有高蛋白的雞蛋,很適合這時候吃。但像吃春餅一樣,用餅卷着雞蛋吃,易造成營養過剩。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要避免這種吃法。

“伏天”名片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起爲初伏。第四個庚日起爲中伏,立秋起第一個庚日爲末伏的首日。每一伏有十天。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2014年三伏時間爲:7月18日—7月27日爲頭伏;7月28日—8月6日爲二伏;8月7日—8月16日爲三伏。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