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藥品 > 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藥品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屬性,服用藥品出現不良反應是正常現象。只要是藥品,就有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只要使用藥品,就有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因此,藥品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可能導致其他疾病。下列方法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

    正確用藥的五條原則

    第一,記錄好個人用藥歷史。

    詳細記錄個人治病時用藥的不良反應史,如過敏性反應。

    第二,對症用藥。

    根據醫生診斷,弄清楚病因和藥物的適應證再用藥。不少患者憑自己的患病症狀和用藥經驗購買、使用藥品,結果不僅不能治癒疾病,而且還會延誤原有疾病的正常治療,甚至會因爲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而增添藥源性疾病。這種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最高,對健康的危害也最大。

    第三,給藥時機恰當。

    比如,抑酸劑、保護胃黏膜的藥物要在飯前服,而阿司匹林這類的解熱鎮痛藥就一定要在飯後服。

    第四,遵循合理用藥的給藥原則。

    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用藥途徑: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靜注。我們平常聽到不少病人說“注射比吃藥見效快”,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從藥物被吸收到發揮作用的速度來看,注射確實比吃藥見效快,但注射給藥,尤其是靜脈注射時,藥物直接進入血管,雖然見效快,但是一旦發生不良反應,往往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在基層醫院,急救設施不完善,一旦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往往因搶救不及時而導致嚴重後果。

    相對於注射給藥,口服給藥吸收慢,不良反應相對較輕,用藥安全係數更高。兩種給藥途徑相比,口服給藥比注射給藥簡便、易行、安全。注射和吃藥都是治病的一種手段,究竟採取哪種方法治療,應由醫生根據藥物的類型、疾病的性質和病情來選擇。

    第五,不要隨意增加或者減少藥物劑量。

    有的人治病心切,認爲藥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便隨意加大劑量;有的人病情好轉,又經常忘服、漏服藥物。藥物服用的劑量是通過長期臨牀試驗和可靠的理論依據制定的,此類隨意用藥行爲不僅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往往還會造成不良後果。藥量過大,可能引起中毒,尤其對老人和兒童,是十分危險的;藥量偏小,非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