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懶人胎教 吃喝玩樂做胎教

懶人胎教 吃喝玩樂做胎教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懶人胎教 吃喝玩樂做胎教

懶人胎教,吃喝玩樂做胎教:

懶人胎教一、色彩

準媽媽由於陰血聚以養胎,多產生陰血虛,陽氣勝,往往火氣大,煩躁易怒,所以要有意識地使孕婦接觸一些偏冷的色彩,如綠色、藍色、白色等,以調節情緒,使孕婦保持淡泊寧靜的胎教心境,使腹內的胎兒也隨之平和地健康成長。

孕期不宜多接觸紅、黑、灰等色,以免產生煩躁、恐懼及悲傷的心理,進而影響胎兒的健康成長。因此,爲了胎兒的健康,在孕期接觸色彩時應多加註意。

懶人胎教二、光照

孕27周後,胎兒的大腦可以開始感知外界的視覺刺激。懷孕36周後,胎兒對光照刺激就開始有了應答反應。所以在懷孕24周時,可以每天在胎兒覺醒時定時用手電筒照射孕婦腹部胎兒方向,每次5分鐘左右,以利胎兒視覺的健康發育。但注意切勿用強光照射刺激,且照射時間不能過長。

特別要指出胎教必須長久堅持,有規律地做纔會有效果,並且要注意讓寶寶得到充分的休息,無休止的胎教也會累壞胎兒。各種胎教要相互交替使用,以利於胎兒勞逸結合。通過胎教的方法,可以對胎兒進行綜合訓練。

懶人胎教三、想象

通過深刻的視覺印象,將卡片上描繪的數字、圖形的形狀和顏色,以及你的聲音一起傳遞給胎兒。胎教成功的訣竅就是將三維要素,即具體的、有立體感的形象而不是平面的形象導入胎教中去。

比如“1”這個數字,可以以“豎起來的鉛筆”、“一根電線杆”、“食指”、“英文字母I”的形狀做聯想遊戲。另外,你可以用身旁的具體的“物”來表示“1”的意思,如一隻貓、一個盤子……

懶人胎教四、說話

在懷孕20周時,胎兒已具備聽覺功能,父母溫柔的說話聲均可以傳遞給胎兒,特別是父親低沉渾厚的聲音,更容易給胎兒留下深深的印象。此時父母應該經常和胎兒交談,可以呼喚胎兒的小名,希望寶寶聽爸爸媽媽的話快快長大。

這樣嬰兒出生後哭鬧時再喚之小名,會給孩子一種安全感,使其很快安靜下來。同時,這樣也可以增進夫妻的感情,還能把父母的愛傳遞給胎兒,對胎兒的感情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注意對話內容不要太過複雜,最好在一段時間內反覆重複一兩句話,便於胎兒的理解記憶。統計表明:經常與父母“交談”的胎兒出生後的口語表達、演講及社交能力都很好。

懶人胎教 吃喝玩樂做胎教 第2張

懶人胎教五、講故事

準媽媽和準爸爸每天應排固定的時間來給胎兒講故事。講故事時要寓言要富有感情,就像幼兒園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那樣,聲情並茂,繪聲繪色。例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還有一些寓言故事都都可以當作胎教的素材。現在,《千字文》已經被韓國列爲胎教的教材。

懶人胎教六、笑聲

準爸爸爽朗的笑聲、愉快的談話聲或歌唱聲,都能引起胎兒的特別注意和精神興奮。久而久之,胎寶寶不僅記住了媽媽的聲音,而且對胎寶寶的智力發育與心理健康發展都有良好的啓迪作用。

懶人胎教七、對話

準爸爸對胎兒喃喃自語地講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例如有的爸爸早上起牀就會對胎兒說:“早上好,我可愛的小寶貝!”打開窗戶時說:“啊!太陽升起來了。”晚上睡覺前說:“晚安,我的寶貝!”等。日常生活的所有的所見所聞都可以作爲胎教的素材來將給胎兒聽。

準爸爸的語言胎教可以從孕5個月開始,每天定時進行,最好選在早上或胎動較頻繁時,時間2~3分鐘即可,語言要淺顯易懂,聲音要儘量柔和一些。

懶人胎教八、遊戲

準媽媽仰臥在牀上,頭不要墊的太高,全身放鬆,呼吸均勻,面帶微笑,雙手輕放在胎兒位上,也可將上半身墊高,採取半仰的姿勢。當胎兒踢肚子時,準爸爸輕輕拍打被踢的部位,然後等待第二次踢肚。

一兩分鐘後,胎兒會在被拍打的部位再踢。這是再輕拍幾下,然後停下來。如果你拍的位置改變了,胎兒會向你改變的位置踢(注意改拍的位置不要離原胎動的位置太遠),然後重複此類動作。

懶人胎教九、懶人操

所謂的懶人操,也無非是以順時針方向用整個手掌對胎兒進行撫觸。胎兒喜歡與媽媽子宮壁接觸的感覺,運動訓練有利於胎兒宮內發育和出生後的運動技能發育,所以在適當的情況下做懶人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做操的時候都要選擇寶寶活動的時間,不能隨心所欲想做就做,因爲寶寶休息的時候就不要去打擾TA,等TA醒了活動的時候再做胎教操能更好的激發和訓練。第三節:以順時針方向用整個手掌對胎兒進行撫觸。

懶人胎教十、準爸爸胎教

準爸爸胎教法應該算是懶人胎教之最了,此時準媽媽們只需靜躺和放鬆即可。由爸爸對胎兒講話,這首先是父愛的一種具體表示,胎兒能夠通過聽覺和觸覺,感受到不僅有母愛,而且還有父愛的溫暖,這對於胎兒的感情發膏具有莫大的好處。

父親撫摸胎兒並同他說話,這對做母親的在心理上也是一種極大的安慰。這種天倫之樂是孕育、養育教育孩子的最好氣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