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生活哪些食品有涉及添加劑 添加劑有什麼祕密

生活哪些食品有涉及添加劑 添加劑有什麼祕密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猜猜這是什麼食物?馬鈴薯粉,植物油,澱粉,調味料〔麥芽糊精,白砂糖,食品添加劑(穀氨酸鈉,檸檬酸,食用香料,酒石酸,二氧化硅,阿巴斯甜,苯丙氨酸)〕,5’—鳥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阿拉伯膠。

生活哪些食品有涉及添加劑 添加劑有什麼祕密

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尤其受兒童歡迎,且在超市零食區佔據貨架“半壁江山”的商品——薯片。

此外,麪包中有乳化劑單甘脂,醬油中有着色劑焦糖色素,飲料含有食用色素和甜味劑,一片咖啡口香糖就有16種添加劑……有專家估算,每個人每天吃進去五六十種食品添加劑,“這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個基本數量。”

食品添加劑的誘惑

【事件】11月底曝出的火鍋“化學鍋”事件,7月份的麥當勞麥樂雞事件,還有2008年的三聚氰氨事件、2006年的瘦肉精事件、2005年的蘇丹紅事件,還有吊白塊、麪粉增白劑、“一滴香”……如今,消費者可謂“談食品添加劑色變”。

然而,在人們的日常食物中,除天然的蔬菜水果外,經過加工的食品基本上都含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有專家表示,“如果食品添加劑被全部禁止,那麼超市貨架上大部分的商品都得下架”

12月23日晚19時,正在北京海淀區某超市購物的閆小姐盯着購物筐默算着:一袋話梅添加劑8種,棉花糖12種,鍋巴2種,QQ軟糖7種,早餐麪包12種,鹹菜4種,晚餐肉丸5種。“天哪,7種食物就有50種食品添加劑。”喜歡吃零食的閆小姐被“嚇了一跳”。

據記者調查發現,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比如,越是綿軟香甜、複合口味的雪糕,添加劑越多,有的高達20種;棉花糖、巧克力可能含有焦糖、甜菜紅、β胡蘿蔔素、誘惑紅、日落黃等大量色素;調製奶加入了增稠劑,乳酸菌飲料離不開卡拉膠。

有關專家表示,消費者追求更好、更多變的口感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食品添加劑,“它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質,讓食品吃起來更加可口”。

食品添加劑不但讓食物“物美”,而且更“價廉”。

記者對比了三類酸梅湯飲料,含添加劑數量較多、添加劑成分較少、標明不含添加劑的產品,價格依次遞增0.3元~1元;對比兩類火鍋底料,添加劑含量多的產品比添加劑含量少的產品便宜4元左右;兩類同等重量的罐頭午餐肉,添加劑含量多的與添加劑含量少的價格竟相差10元。

有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之稱的安部司坦言,對於商家,食品添加劑最大的誘惑就是低廉的成本。據他透露,在日本,一家使用大量食品添加劑製造肉丸的廠商,僅靠這一種商品的利潤就蓋起了一座大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爲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爲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

“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加工業。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是安全的,但並不等於說食品添加劑用得越多越好。”上海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彭瑞衍指出。

都是濫用惹的禍

【事件】安部司在《食品真相大揭祕》一書中這樣描寫一種肉丸的製作過程——少量肉碎加入“人造肉”大豆蛋白,製作出柔軟的感覺;加入大量的牛肉濃汁、化學調味料等增加味道;豬油、加工澱粉使口感嫩滑;黏着劑、乳化劑使食物形狀固定;此外,着色劑讓顏色好看,防腐劑、PH調整劑延長了保質期,抗氧化劑防止褪色;澆上化學調味料製作的“仿調味汁”和“仿調味番茄醬”。這樣,原本毫無用處的肉碎,在加入二三十種添加劑後,成了深受兒童喜愛的“食品”。

據介紹,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主要有三種情況:超範圍使用,超限量使用,以及食品添加劑本身質量不合格。

有關專家分析,當前,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爲在我國食品加工中屢見不鮮,其超範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主要有四個目的:第一,掩蓋食品加工工藝的缺陷;第二,掩蓋食品原料的缺陷,如果使用劣質原材料,會存在異味、顏色不正等問題,生產商往往會過量使用色素、着色劑、甜味劑,掩蓋缺陷;第三,掩蓋降低食材成本的不足,比如牛奶加水後,奶與水會分層,廠家會大量使用增稠劑以保證食品的穩定,再加入過量香精增加奶製品味道;第四,掩蓋食品的劣變。

“食品添加劑大多數可能是不營養的,但絕非全都有害,真正可怕的是添加劑的濫用。”一位食品企業管理者直言不諱地說,國家對於食品添加劑能否使用、使用範圍及用量等都有明確規定,只要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

那麼,添加劑是不是有害物質?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教授、上海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吉鶴立認爲,與食品工業相伴而生的食品添加劑正在被“妖魔化”。

“都是非法添加化學添加物惹的禍,讓消費者無法弄清非法添加與合法食品添加劑的區別。”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研究員孫文敬日前在媒體上爲食品添加劑“喊冤”。他認爲,引起消費者恐慌的添加劑事件,大都是由於人爲不當、違規使用化學添加物所引起的。

誰來借消費者一雙慧眼 ?

【事件】12月23日,媒體曝光河北昌黎縣葡萄酒造假,原來沒有一點葡萄原汁的低價“葡萄酒”,通過勾兌“酒精色素”,貼上假標籤,搖身一變成了名酒,進入市場可以賺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潤。

更有趣的是,對於製造假酒的行爲,當地有關部門並不是沒有監管措施,在不少葡萄酒廠的車間裏都安裝着監控攝像頭。但在不少酒廠,這些監管攝像頭成了“擺設”。

“對於種類繁多的食品添加劑,絕大多數消費者無法瞭解哪些添加劑可以放心食用。所以,應由掌握相關信息的監管部門承擔‘去僞存真’的職責。”有關專家表示。

據介紹,今年6月1日,《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開始實施,明確要求食品企業在食品包裝上明示添加劑成分及用量,這既方便了市場監管,也是維護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這種“公示”能有效遏制商家濫用添加劑的衝動嗎?

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商家雖按國家規定標註了食品添加劑成分,卻沒有標明各類添加劑使用的劑量;一些商家將屬於食品添加劑的成分標註在食材類別中,混淆添加劑概念;而一些散裝食品則對添加劑進行“模糊處理”,只簡單標註一兩種成分或乾脆省掉了配料一欄。

目前,國家有關規定主要對大規模生產企業有所限制,但對於沒有統一包裝、現場製作、產量較小的食品,監管尚顯乏力。記者在走訪北京的幾家麪包店時發現,幾乎沒有一個麪包製作師傅知道麪包製作中添加劑的準確上限。一位麪包店師傅表示,他主要靠經驗,“以味道到位爲標準”。

據瞭解,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十分嚴格,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逐步建立了相應的管理法規,使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流通和使用等有法可依。

但有關專家認爲,依靠“逐利”企業自律並不現實。

“有關部門應依法嚴格監管,不能等‘有人舉報’或者出了問題再出面查處,那時候恐怕爲時已晚。”專家表示。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